十月好書推薦:《哀豔是童年》
- 77
- Dec 2, 2017
- 2 min read
Updated: Dec 17, 2017

這是一本以女性為主的小說,十二則故事描繪了不同的女性議題,胡淑雯勇敢觸碰這時代的禁忌,在性別、族群與階級議題中來回碰撞,期望閱讀本書的你,能拋開性別的隔閡,感受那些被社會遺忘的故事,了解這陰鬱的角落是必要,同時也是給予這些故事一份尊重。
「我不是不知道,要摧毀一份遠在未來的幸福、還沒到來的幸福,跟摧毀一個『不在』的存在一樣不可能。那份等待中的、對新生活的願望,就像埋在地底的一座古城,躺在書籍、傳說,與人類的想像之中。完整,美麗,充滿故事與可能性。就連疫病與戰爭,都充滿了魅力。」
在<與男友的前女友密談>裡,女孩在幻想的對話交談中來回辯證,文字爆裂而溫柔,以獨特的切入點,完美呈現深邃情感。
「然而界線兩邊,人的移動方向,卻是不可逆的。總是這邊的去叩門,祈求那邊的人開門。那邊的人並不覺得有需要跨過界線,來這邊學點什麼、交交朋友、受一點驚嚇、或大吵一架。那些抹除界線的手勢,終究證明了界線的力量,定義的力量,將人分格分階的力量。」
在<界線>中,深刻描寫現今的社會階級,闡述女孩跨過界線﹐投身進入自己所奢望的世界,女孩很現實卻無從責怪。
「假如殊殊(一如大人所期望的)應該感到害怕,則她最感害怕的,無非此時此刻。那股自胃部抽升而上的感覺,除了害怕,還有恐慌,一種道德恐慌—假如她不怪罪那人,則鄰居們會說,是這女孩自找的,自找的。」
於<浮血貓>中,講述女孩遭受老兵的猥褻,帶有極端的反差呈現,作者將人的情緒精準刻劃。
「我必須,把這個故事從垃圾堆裡撿回來,講一遍。
它不容我扔棄,除非我記得。於是我敘述,為了記憶。
記憶,以便遺忘。」
不同於張愛玲的含蓄內斂,胡淑雯的文字如利刃般精準,卻不失真切,以平實的文字,展現俐落的美學。她走出道德的框架,走進常人不願碰觸的禁忌地帶,在寒風刺骨的深秋,何嘗不將《哀豔是童年》列入書單,一起感受她文字中的妖氣。
書籍資訊:
書名:《哀豔是童年》
作者:胡淑雯
出版發行:印刻
出版日期:2006年11月
同場加映:
《太陽的血是黑的》(印刻)
#十月 #柒柒推薦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