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十二月節氣:冬至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冬至通常在國曆12月21或22日,冬至這天,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,是北半球白晝最短,黑夜最長的日子。「至」有「最」的意思,因此冬至是冬天最寒冷的一天。俗諺常以冬至的天氣預測過年的天氣,如「乾冬至,濕過年。」這是指冬至這天如果是乾燥的晴天...

十二月節氣:大雪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大雪通常在國曆12月7或8日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「十一月節,大者盛也,至此而雪盛矣。」大雪時節,顧名思義,在中國北方是降下大雪的季節,不過台灣平地不會下雪,但仍可以感受到與小雪不同,氣溫驟降的天氣。如在此時寒流降臨,必須特別注意保暖...

十一月節氣:小雪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小雪通常在國曆11月22或23日,原本小雪是指在這個節氣時,大陸地區的黃河流域將開始下起初雪,雪量不大,落地即溶,故稱小雪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「10月中,雨下而為寒氣所薄,故凝而為雪。小者未盛之辭。」...

十一月節氣:立冬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立冬通常在國曆11月7或8日,立冬是冬季開始的象徵,一年進入尾聲,冬亦有「終了」之意。萬物休眠,秋收冬藏,將一年辛勤耕種的農作物收成保存起來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寫道:「立,建始也。冬,終也,萬物收藏也。」...

十月節氣:霜降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這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了,於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。「九月中,氣肅而凝,露結為霜矣。」這個時候屬於深秋,天氣越來越冷,露水容易凝結為霜,此時草木紛紛轉成黃色而凋落,是欣賞楓葉的好時機。...

十月節氣:寒露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,於每年的10月7日或8日。「九月節,露氣寒冷,將凝結也。」意思是這時候的氣溫比白露還低,露水因而漸漸凝結成霜,寒意愈來越明顯,可知此時節雨水漸少、天氣乾燥、晝熱夜涼。...

九月節氣:秋分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,於每年的9月22或23日,此節氣大約在中秋節前後。「八月中,解見秋分」、「分者平也,此當九十日之半,故謂之分。」,秋分剛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。此時氣候呈現三大特點,一是晝短夜長的現象越來越明顯,二是晝夜...

九月節氣:白露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,每年在9月7到9日之間。「八月節,陰氣漸重,露凝而白也。」此時氣溫開始下降,陰氣逐漸變重,清晨的露水凝結成團,出現白色水滴,又古人以四時配五行,秋屬金,金色白,所以用白形容秋露。白露是涼爽季節的開始,也...

八月節氣:處暑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季節,於每年8月23日前後。「七月中,處,止也,暑氣至此而止矣。」處,是停止的意思,表示炎熱即將過去,暑氣將結束。「處暑寒來」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。 在民間,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,俗稱「中元節」;又此時節正值農作物收...

八月節氣:立秋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秋季的第一個節氣.於每年的8月7到9日之間。「七月節,立字解見春。秋,揪也,物於此而揪斂也。」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,秋季即將來臨。「立秋之日涼風至」此時的秋景蕭索,氣候肅殺。 宋朝時,「立秋」時辰一到,太史官高聲報奏完畢,梧桐落下一...

七月節氣:大暑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約在國曆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之間,自小暑後氣候開始炎熱,到大暑之時是一年中最酷熱的時期,亦有「大暑小暑,有米也懶煮」這句俗諺。合適炎熱氣候的作物會迅速成長,此時也是二期水稻開始插秧的時節。因為颱風季的關係,風雨往往會影響農民的耕作,故...

七月節氣:小暑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約在國曆七月七日到八日之間,天氣由夏至起開始逐漸炎熱,俗諺中「小暑過,一日熱三分」代表小暑過後天氣漸漸變熱,但由於還未至氣溫最高點,因此稱作小暑。氣候上進入典型的夏季氣候,午後往往會有西北雨,這個時節開始也是颱風的好勝時節,老一倍的人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