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二月節氣:立春

  • Writer: 77
    77
  • Dec 2, 2017
  • 2 min read
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

「一日之計在於晨,一年之計在於春」春季是一年之始,立春更是一春之初,《左傳》曾載「立春為啟,立冬為開」,「啟」字意味開始,到立春之時,也到了一年的開始。立春排於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,通常落於國曆二月四日或五日,又可稱為「打春」、「咬春」或「報春」。

立春對於農業有極大意義,古代是農業社會,就連皇帝也很重視這個日子,自周代開始皇室朝廷都會有祀春儀式。《禮記·月令》有載,在立春前三日天子就要開始齋戒,立春當天天子會親自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前往東郊迎春,以祈求農穫豐收、風調雨順。立春過後白晝漸長,氣溫回升,日照、降雨也變多,休耕一個冬天後是時候該開始耕作了。

隨時代更迭祀春儀式也演變出許多慶賀活動,例如「迎春禮」、「摸春牛」、「鞭春禮」等,在漢朝有塑土牛與耕人禮俗,圍觀的民眾會蜂湧爭著搶土牛,搶到者預兆著今年會有好彩頭且大豐收。

立春有吃春捲的習俗,立春時節,將薄薄的餅皮內包生菜與,這俗稱「咬春」,有祈求一年好運、身體健康的象徵。

民國30年時,政府更將立春訂為農民節,在這一天感謝農民耕作的辛勞。立春也有相關諺語,可以從立春當天的氣候現象來得知未來的天氣,諺語有道:「立春落雨透清明。」立春這一天如果下雨了,就預示著在到清明節之前都將容易下雨。


【從節氣學諺語】


「立春落雨透清明」:立春當天若下雨,接下來直至清明的日子都會多雨。

「立春天氣晴,百物好收成」:立春日當天天氣可用來預測全年的農作收成狀況,若是晴天即五穀豐收;若為雨天,農穫情況則有可能不佳。

「正月展春流」:表示在立春之後,潮汐海流將會開始加大。 「立春打了霜,當春會爛秧」:立春這天如果結霜,表示氣候延遲,秧苗將容易不經寒而爛掉。


#二月 #節氣

Recent Posts

See All
十二月節氣:冬至
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冬至通常在國曆12月21或22日,冬至這天,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,是北半球白晝最短,黑夜最長的日子。「至」有「最」的意思,因此冬至是冬天最寒冷的一天。俗諺常以冬至的天氣預測過年的天氣,如「乾冬至,濕過年。」這是指冬至這天如果是乾燥的晴天...

 
 
 
十二月節氣:大雪
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大雪通常在國曆12月7或8日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「十一月節,大者盛也,至此而雪盛矣。」大雪時節,顧名思義,在中國北方是降下大雪的季節,不過台灣平地不會下雪,但仍可以感受到與小雪不同,氣溫驟降的天氣。如在此時寒流降臨,必須特別注意保暖...

 
 
 
十一月節氣:小雪

【節氣siao knowledge】 小雪通常在國曆11月22或23日,原本小雪是指在這個節氣時,大陸地區的黃河流域將開始下起初雪,雪量不大,落地即溶,故稱小雪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「10月中,雨下而為寒氣所薄,故凝而為雪。小者未盛之辭。」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  • Grey YouTube Icon
  • Grey Instagram Icon
  • Grey Google+ Icon

Follow me

Chat with me

bottom of page